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

迅雷5下載繁體中文|迅雷5下載軟體

迅雷:以速度取勝無論迅雷此次向數字發行商轉型成功與否,其都將在中國互聯網格局中抹上濃厚一筆

比喻來勢兇猛,速度之快使人來不及防備時,我們經常用到的一句成語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根據此意而來的下載軟件迅雷,則早已成為網絡下載的代名詞,因為夠簡單,夠高速。創造這個軟件的企業叫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迅雷),它只用了7年的時間就發展了近4億用戶,佔據85%的市場份額而成為全球最大的下載引擎。 《當代經理人》“2008年中國企業成長百強”的桂冠被授予給了這個以下載起家的網絡高科技企業,不只是它的成長速度達到了驚人的5000%,更因為它良好的成長性將是其在未來成就全球最大的中文下載引擎夢想的最好基本面。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顯然,迅雷的夢想已經照進現實,但迅雷的夢想並不僅僅只有一個。

迅雷在2002年底成立時,其主攻方向是互聯網傳輸技術領域,並沒有乾下載,而是做了當時炙手可熱的電子郵件中的分佈式迅雷5下載軟體存儲系統,以應對各個網站提供的越來越大的郵箱空間。但很快,對互聯網行業重新梳理之後,迅雷找到一個就充分發掘的用戶下載需求空間。鄒胜龍如獲至寶。

2003年7月,鄒胜龍做出了迅雷的第一個版本。由於架構上的原因,軟件的系統兼容性、穩定性和擴展性都不理想,但是不可否認迅雷正在往充滿前景的道路上進發———軟件在技術上首創的P2SP技術,對迅速增長的帶寬,人們更傾向於通過網絡獲取內容的同時,徹底打開了下載工具使用環境的局限,更推動了互聯網下載行業的整體升級。

從迅雷1到現在的迅雷7,迅雷每一次的升級都帶著濃厚的技術創新色彩,而不斷創新的結果就是將對手遠遠地甩在了後面。當迅雷1面世時,另一款基於P2P下載的下載軟件“網際快車”佔據著下載領域90%的市場份額,但迅雷2出現後,迅雷就佔據了下載領域30%的市場;到2006年迅雷5的推出,迅雷則已經是中國下載領域市場份額超過50%的老大,成為當時繼QQ之後中國互聯網最大的客戶端軟件。憑藉技術優勢,迅雷在資本市場也獲得VC的追捧,2004至2007年,迅雷獲得IDG VC、晨興、Google、聯創策源等多家機構的投資。

憑藉一款軟件吸引海量用戶,進而對用戶提供增值服務,獲得長尾效應,這是騰訊成功的秘訣,對對手的直接模仿則成為騰訊獲取收益的主要手段,雖然騰訊推出模仿迅雷卻始終不能出其項背的QQ旋風。迅雷在自己進行盈利模式探索後,決定來一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戰術:模仿騰訊。這直接推動了迅雷由單純的下載引擎向數字發行商轉型,數字發行將成為迅雷終極盈利模式。

迅雷的盤算是:以下載為紐帶,向上整合軟件、影視、網游、音樂等數字發行內容;向下整合電腦、手機、電視機等客戶端,通過強大的下載技術,實現上游文化產品與下游客戶端的無縫對接,以達到文化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2010年的迅雷,在媒體和業界都一改往日低調的形象,大肆宣稱將在2011年上市、未來五年實現營收100億等高論調更多地被看作為其轉型造勢。而此前“悄悄”投資1億設立網游研發中心、發布支持全部開放下載協議的迅雷7、使用更加具象化的新LOGO、投入巨額資金購買影視劇版權、設計提供包括廣告、高速通道和離線下載等增值服務付費系統等等,則表明迅雷在往數字發行商轉型路上實質迅雷5下載軟體性地邁進。不管步子邁的有多大或者有多小,對迅雷本身來說都意義非凡。畢竟,一個成功的企業轉型謀變,都得有海量的勇氣與魄力。

無論迅雷轉型成功與否,迅雷都將在中國互聯網格局抹上濃厚的一筆,但此時此刻,用“迅雷”最原始的出處《太公兵法》來寄語迅雷似乎最合適不過: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失利後時,反受其殃。故智者從之而不失;巧者一決而不猶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